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时时彩技巧与攻略 > 新闻动态 > 国央企年度考核:360评估怎么成了某些管理者排除异己的工具了?

国央企年度考核:360评估怎么成了某些管理者排除异己的工具了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41    点击次数:91
国央企最忙碌的莫过于年度考核。 有人说年度考核就像读书时候的期末考试,分数考砸了,回家要被家长骂; 但我觉得,相较于考试,考核的压力要大得多。 尤其是遇到国央企大力推进“员...

国央企最忙碌的莫过于年度考核。

有人说年度考核就像读书时候的期末考试,分数考砸了,回家要被家长骂;

但我觉得,相较于考试,考核的压力要大得多。

尤其是遇到国央企大力推进“员工退出”的当下,考核“考砸了”,可能连工作都要丢了!

国央企年度考核方式各种各样,尤其热衷360度考核(简称“360评估”)。

作为国央企的员工,可能对360评估并不陌生。

简而言之,就是通过上级、同级、下级(若有)、客户、自己等多个维度,对员工个人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打分。

那为什么360评估这种考核工具,会演化成为某些管理者“排除异己”的工具呢?

举个例子:

某国企采用360评估方式,对张三、李四进行打分。两人都只是一线基层员工,没有下级。打分结果如下图所示:

大家从这张打分表能看出点什么“名堂”吗?

给几个基本信息——

这里省略了诸如创新、社交、沟通表达等具体的打分维度,而是直接展示360评估分数。

满分10分,低于6分我们认为就是不合格。

另外,上级的权重一般都是最高的,至少50%以上,自评的权重一般最低。

这个例子,我们上级赋予的权重是50%,算是很多国央企里面比较低的了。

自评的权重为10%,客户和同事分别都是20%。

先看自评。

自评分数打的高,这个很好理解,尽管权重不高,但自己给自己打分,总归是往最高的打。

当然,有些员工碍于面子,“谦虚”一点,不好意思打满分,比如这里的张三。

再看同事和客户打分。

这两类人的打分还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。

同事打分,从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员工团队协助、内部沟通,也能侧面反映绩效或能力的好坏。

毕竟员工和同事之间相处时间是最长的,相较于上级,同事之间彼此也会更熟悉、更了解,打的分数还是比较贴合实际。

还有客户的打分,类似于“满意度测评”,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。毕竟是员工服务客户的态度、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。

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看,显然不论是客户还是同事,张三的评价都要高于李四。

我们可以推测,张三的工作能力应该会比李四更强一些!

如果撇开上级打分,的确如此。

张三的360评估得分要比李四高一些。对吧?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。

然而,上级的权重是最高的,怎么可能“撇开”?

事实上,上级对这两人的打分相差很大。

张三打了3分,李四打了9分。由于这位上级的权重50%,直接导致最终的结果——

张三最后得分只有5.6,而李四7.5。

也就说:张三直接就是“不合格”,李四差不多算是“良好”。

总之,从最后结果来看,李四比张三更优秀呗!

而且张三是“不合格”,按照国央企“员工退出”的相关要求,直接面临被淘汰退出的风险。

很扎心!

俗话说:很多事不能太较真,一较真都是问题。

假如我们看不到上级、同事、客户这些人的打分,只看张三、李四最终得分,都会认为“淘汰张三”理所应当。

然而,事实呢?

或许恰恰相反,张三可能是能力更强的那位,只是不怎么讨领导喜欢罢了。

360评估固然是个好工具,最大的弊端就是评价“太过主观”——

领导说你行,你就行,不行也行;

领导说你不行,你就不行,行也不行!

如果使用工具的人,居心叵测、目的不纯,再好的工具也会成为“干坏事”的“帮凶”,被人唾弃。

你们觉得呢?欢迎留言分享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



上一篇:邦达亚洲: 美债收益率上行 美元指数小幅收涨
下一篇:特朗普下令禁止12国人员入境 暂停向哈佛大学外国学生发放签证
TOP